当年红四军七大,毛主席落选。有四个代表决意跟毛主席共进退。他们是伍中豪,林彪,谭震林,古柏。因为伍中豪,林彪两人担任纵队司令。毛主席只带了谭震林,古柏去了闽西地区。
在1929年,红四军在中国革命的背景下,面临了其组织和战略方向的重要转折。6月份,红四军的七大被召开,此会议在缺乏一致理论指导下,显得格外重要。会议由陈毅主持,此时,红军高层如毛泽东、朱德和陈毅等人之间的意见分歧尤为显著。
据多位参会者和后来的回忆录所述,会议氛围紧张但充满活力,所有参与者均可自由表达观点。尽管采取了广泛的民主形式,毛泽东的立场未能获得多数支持,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是一个重大的冲击。结果,毛泽东未被选为前委书记,而这一职位被陈毅取代。
此次会议过后,毛泽东的政治生涯遭受重挫,他被迫离开红四军的主要领导岗位,转而到闽西特委进行地方工作的指导。然而,红四军的内部矛盾并未因此得到解决。仅仅三个月后,红四军的八大在九月下旬匆忙召开。尽管毛泽东身体状况欠佳,仍被要求参加会议。据陈毅后来回忆,毛泽东在给红四军的回信中表达了对当前党内矛盾的担忧,并坦言自己无法满足各方面的要求。
红四军的前委对毛的不满达到顶点,给予他党内警告处分,并要求他必须出席会议。病态的毛泽东最终被迫乘坐担架前往会议地点上杭,但遗憾的是,当他到达时,会议已经结束。八大会议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明确的结果,被描述为不成功。
在1929年,红四军的行动和决议,尤其是在毛泽东的理论和指导下,开始显示其效果。8月中旬,中央政治局便针对红四军的七大决议进行了讨论,评估其中的得失。这次讨论中,部分决议被认为是有益的,而部分则被视为不当,尤其是关于过度关注内部纠纷的指责。
为此,周恩来被指派起草一封信,向红四军前委表达中央的关切。信中强调了红四军应避免内部争论,专注于统一和建设。此后,陈毅前往上海向中央政治局报告了党内的情况,这进一步促使中央成立了一个由李立三、周恩来和陈毅组成的委员会,负责起草对红四军的具体指示。这封最终由陈毅完成的信件,后来成为著名的“九月来信”,其中肯定了毛泽东关于“工农武装割据”和其他建设原则的观点。
随着1929年11月的到来,正在疗养的毛泽东接到了中央的“九月来信”。信中不仅重申了毛的理论正确性,还特别指定毛泽东继续担任前委书记。毛泽东在接受了中央的决定后,很快康复并重返工作岗位。
为了进一步加强红四军内部的思想统一,毛泽东主持了前委的扩大会议,并提议尽快召开红四军的九大。会议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政治手段确立红四军的领导,并纠正存在的错误倾向。最终,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,红四军的九大在上杭古国成功召开,这场会议后来被称为古田会议。
1906年1月出生于寻乌的古柏,从小生活在贫寒之中,被迫早早地寄居在外祖父家中。这种家庭环境并没有阻碍他的志向。
14岁那年,古柏进入了广东梅县的广益中学。在那里,他不仅吸收了新的知识,还受到了新思想的深刻影响。他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共同创办了《寻乌》杂志,利用这个平台宣扬进步思想,试图唤醒更多人的政治意识。1925年12月,他的政治行动更进一步,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。
加入共产党后,古柏创建了寻乌县第一个党组织,并策划了著名的“三二五”寻乌暴动,这是当地第一次由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行动。虽然最初的暴动遭到了反革命武装的镇压,但古柏并未气馁,转而组建了一支游击队。仅仅三个月,队伍就迅速壮大到五六十人,装备了20余支枪支。
1929年,朱毛红军开始从井冈山向赣南和闽西进军,1929年1月3日,他们进入了寻乌。在这里,古柏有幸与毛泽东会面,并向他汇报了寻乌党组织的工作情况。毛泽东对古柏的工作表示满意,并鼓励他继续扩大队伍和建设力量。
1930年5月,朱毛红军再次进入寻乌,此时古柏已成为寻乌县委书记。由于部分革命基地发展得较好,部分同志出现了盲目乐观的态度,毛泽东决定进行大规模的调查以唤醒大家。由于语言障碍,毛泽东请求古柏协助。在这近20天的调查中,古柏的工作能力和忠诚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,调查结束后,古柏被提拔为毛泽东的秘书。
1934年,红军主力开始了艰苦的撤退。然而,古柏却留在了中央苏区,继续参与当地的革命斗争。中央苏区面临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的严峻挑战,项英和陈毅领导的部队决定组织力量反击。在接下来的斗争中,古柏带领他的队伍与敌人正面作战,尽管人员和装备上存在巨大差距,仍旧奋不顾身。
随着局势的恶化,仅剩的几十名战士继续战斗,直到队伍所剩无几。面对绝境,古柏不得不决定向相对较弱的敌人区域转移。他带领着剩余的战士历经千难万险,最终抵达安远与寻乌交界处的一座废弃寺庙,准备进行最后的抵抗。